顯示具有 Lan-Yu_蘭嶼_Orchid-Islan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Lan-Yu_蘭嶼_Orchid-Islan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14 [交通安排]

我們住新竹不住台北。
如果從台北火車站搭晚上十一點的火車,第二天清晨大約六點可以抵達台東火車站。
然後從台東火車站搭車到富岡漁港,再搭船到蘭嶼。
或是從台東火車站搭車到台東機場,再搭小飛機到蘭嶼。
考量後,搭夜車太累。要趕上午的船班也很辛苦,費用也不會比較省。
台北,台東,蘭嶼都搭飛機,費用太高。也容易因為氣候關係停飛。
若是自行開車到恆春,後壁湖也有停車場可以停車。但是開夜車趕一大早的船班也很累。
從後壁湖港到蘭嶼,還可以把南下沿路的景點安排在假期裡。
(從台東出發也可以把台東加入行程裡)

所以最後我們決定利用高鐵的快速性,從恆春後壁湖搭船。

台灣高鐵新竹竹北站到左營站,大約一個小時。 NT$1,200/單趟/成人票。
左營站包車(taxi)到恆春鎮,大約一個半小時。四個人頭,殺到NT$350/人。
在恆春鎮住很陽春很便宜的民宿,還免費一大早送我們到後壁湖港。
恆春後壁湖港到蘭嶼開元港NT$1,000/單趟。
蘭嶼的機車租借,全部讓民宿處理。蘭嶼島上租機車價格都一樣,所以直接讓民宿代租,是最省事的方式。
無論是搭船或是搭飛機,機車就從港口或是蘭嶼航空站開始租,取車和還車的地點是一樣的。



( 這是剛好拿到的南部風景區的預訂車司機名片,可以參考。)

我們在左營站外發現都有些司機會主動招攬生意。價格現談。
一輛車坐一個人和坐四個人的人頭價都當場談。
但是大致上,
左營站到恆春,一個人頭大約NT$400。
高雄火車站到恆春,一個人頭大約NT$350。


當天和我們同時間離開開元港的另一艘船
對了,在天氣不晴空萬里下,
巴士海峽的風浪還蠻大的,
如果容易暈船的人,記得先吃暈船藥。

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13 [蘭嶼 蘭花之嶼]

蘭嶼,Orchid Island,種滿蘭花的島嶼。
不過現在大都統稱 Lan-Yu Island了。

旅行的意義,因人而異。
怎麼旅行旅遊玩蘭嶼,當然也是因人而異。
旅行者就是外來客。
自私的我,不希望蘭嶼和台灣本島或是澎湖、綠島一樣。
『一樣』大規模的仿歐民宿、一樣的台灣小吃、一樣的紀念品、、、。
如果蘭嶼失去了獨特性與自身的驕傲。吸引我們再去蘭嶼的理由是什麼?

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12 [走‧拍 - 3]




往 蘭嶼燈塔 的之字型小路 (路寬,大概就一輛汽車的寬度)
騎機車上來這裡後,還是遠觀,不開放遊客進入。
所以這個景點是可以放棄的。

於往蘭嶼燈塔的之字路上
拍蘭嶼西北邊海岸

[開元港]

 [蘭嶼氣象站]↑↓這個景點的view很棒。
可以看到東海岸與西海岸。
但是有一段路非常非常陡。



[蘭恩]前的發呆亭

蘭恩部落格 (蘭恩在蘭嶼服務的點點滴滴)

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11 [走‧拍 - 2]


[獅子角] 與 [情人洞]

[獅子角登高步道]上
眺望 東清部落 與 野銀部落

[軍艦岩]

[貝殼沙灘]↑↓實際上就這麼小小區域。
還是岩石延伸至海。

[青青草原] 位於 西海岸。適合看落日。

 [龍頭岩] 這個角度不大像。

[小蘭嶼]↑↓ 蘭嶼人的禁忌 - 女性禁止登上小蘭嶼
( http://farm5.static.flickr.com/4135/4763705586_3cc7b50f69_o.jpg )

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10 [蘭嶼東海岸]

東西橫貫81號公路半山腰上拍
野銀部落[雙U小灣]與東清部落[東清灣]
更遠處是[軍艦岩]

野銀部落[北U小灣]的清晨


野銀部落[南U小灣]岸上
與 遠方的教堂
( 夜觀角鴞也在那片樹林裡 )


野銀部落[雙U小灣]前的日出


很偏愛 蘭嶼 的東海岸。
很希望這裏不要被開發。就保留原來的自然景觀。
不過不大可能了。

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

[2010盛夏。蘭嶼。初相見] - 9 [飛‧魚]

 
 

網路上找來的 飛魚 影片


漁業推廣月刊 中華民國86年2月第125期PDF檔案下載 (page 34) 作者:劉振鄉(省水產試驗所)

飛魚就像烏魚一般同屬汛魚的一種,每年三至七月間就會隨著黑潮,陸續抵達台灣東部,給東部的居民帶來天然糧食,受惠最多的是住在蘭嶼的雅美族島民。

生活在此的島民將一年 12 個月的經濟活動分成三季,春季為捕魚季節,夏秋為農業季節,秋冬為製造季節,然而卻以飛魚汛期作為曆法週期的校正基準,飛魚終了期時節就是一年的年尾,飛魚收藏饋贈時節為新年,由此可見飛魚在蘭嶼島民生活中所占的份量是多麼地大!
然而飛魚汛期究竟有多少工作帶給島民忙碌與快樂呢?打從二月底船組共宿起,就展開了一年一度的飛魚祭序幕,其活動歷經祈豐漁祭、招魚祭、初夜漁祭、船組解散、小船晝漁祭、飛魚晝食祭、飛魚收藏祭、飛魚漁止祭,到 10 月中旬的飛魚終食祭止,為期七個半月的飛魚祭才算落幕。茲就飛魚祭之內涵敘述如下:

(1)船組共宿: 在 2 月底以村落為單位的各船組, 會集於各舵長或有 3戶以上的大住宅的船員家共宿,一起檢視漁具和夜漁火把。

(2)祈豐漁祭:在 3 月 1 日早晨舉行,船員們共同把大型漁船 (10 人 )搬運到海灘, 各人的櫂架安置船上,然後在共宿的家裏共食各家煮好送來的魚和芋。

(3)招魚祭:在 3 月 2 日各船員穿上背心, 戴上銀兜,掛上胸飾,集合在海灘的各自漁船邊, 依舵手(manavilak)、左右櫂手 (sagat)、左右二櫂手 (avak)、 前二櫂手 (talan)、代理舵手 (manumoron) 的次序站在自己座位的旁邊,然後由舵長領導依次上船。 舵長手刃雄雞,雞血流於木盤內, 各船員以食指觸雞血而塗於海邊的礁石上,口中唸咒語,呼魚游來集中本社漁場。 之後再用小竹筒 33 個,也塗上雞血,以預祝小船晝漁的豐收。

(4)初夜漁:由 3 月 3 日起, 以村落為單位,選一船組首先出海,殺一豬對天神祭拜,以祈安全及豐收。 祭後每天繼續在自己的海區夜漁,紅頭、漁人和椰油等三村落的漁船隊, 更會遠至他們共有的小蘭嶼海區捕魚,若經允許,其它村落亦可借用漁場捕魚。 白天則一起共宿、休息、飲食,一直持續一個月。

(5)船組解散:在 4 月 1 日早晨, 將各家於上月所捕的飛魚用賸的全收集起來, 煮熟後與芋同食畢,之後集合在共宿之家的前庭,把上月中保存在共宿之家所賸餘的飛魚分配給各組員帶回家, 此後各組員在白天可以住在家,夜間繼續出漁。

(6)小船晝漁祭:由 5 月 1 日起,各家都可用小漁船, 用金勾絲釣魚,釣獲的除飛魚外尚有其它魚種。 此期間也有祈豐魚祭,往後的兩個月內所有的漁獲,各家可以製成魚乾收藏起來,慢慢吃到 10 月中旬。

(7)飛魚晝食祭:在 5 月 17 日,漁船組員盛裝到海邊汲海水和淡水各一壺帶回家,在家中的後椽下,把晒乾的飛魚取下 3 尾,起火煮熟,祝祭後共食,此後晝夜間不分男女均可吃魚。

(8)飛魚收藏祭:在 6 月 22 日這天,各家主婦取飛魚一尾與水芋一齊煮熟, 放到隔日晨祝祭,在一家共食後,婦人把一個月以來所曬乾的飛魚收藏於陶甕中。


(9)飛魚漁止祭:在 7 月 1 日這天,男人到牧場捉一山羊, 女人收芋藷, 打掃屋內外,隔日晨煮飛魚和芋並宰殺山羊,男女盛裝共食之,自此飛魚漁期結束。

(10)飛魚終食祭:在 10 月 14 日舉行,前兩天男人入山掘山芋及採薪,女人則掘水芋, 在晚上並把所賸的飛魚乾全煮熟,全家作最後一次共食後,所賸下的都棄之於垃圾堆。

在長達七個半月的蘭嶼飛魚祭,其中的初夜漁起一個月是飛魚的盛產期,每部落的漁船隊在日落時分,會抵達他們的漁場,趁天色漸暗片刻,點燃火炬引誘飛魚,讓牠們撲向船上的燈火而捕之,這是最具古典特色的漁法,也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。

又在 1962 年後蘭嶼島民引進追逐網漁法,由於此漁法在白天作業,使用兩艘式機動船佈網,再配合水中人群的追趕,使飛魚紛紛進入網內 , 參與的人員多半是青年人,完全打破了傳統飛漁祭的秩序。不過現場的熱鬧氣氛,碼頭卸魚及分魚的情形,以及解剖、醃漬、晒乾等一連串的過程亦是觀光漁業的好賣點。 ( 這種科學的漁法根據文獻記載, 是1913 年就開始使用, 而在 1954 年由琉球引進宜蘭、高雄地區,被應用於捕捉飛魚。)

蘭嶼島民對漁場的劃分及漁業資源的自律式分配,這是一種立足點平等的管理,雖然沒有資源學的理論基礎,但是管理工作執行起來很容易,沒有任何的糾紛發生,這種模式很類似東港地區的櫻蝦產銷管理,值得我們沿用與推廣。蘭嶼的島民依賴著大自然給予的飛魚,由捕捉、分配、醃晒、儲存的過程,所蘊育出特殊的飛魚文化,希望透過觀光漁業的宣揚,讓大家能更愛護蘭嶼島上的各種原始風貌,給島民保留生活的基本尊嚴,而不是藉現代文明的活動來污染原始的環境及毀滅他們的文化。